甲午期间,日本的三景舰性能如何?
推荐语:甲午期间,日本的三景舰性能如何?先进吗?: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370条回答。三景舰也是毁誉参半吧,在甲午战争中算是误打误撞。第一,本来期望于超级主炮,但实:-三景舰,甲午,性能,日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370条回答。
三景舰也是毁誉参半吧,在甲午战争中算是误打误撞。
第一,本来期望于超级主炮,但实战中很垃圾。
三景舰的主要作战目的,是对付北洋水师2艘防御力超人的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255毫米装甲)。
可惜当时日本还没有购买或者自制铁甲舰的势力,只能捞偏门。
当时日本听信了聘用的法国军事顾问、海军舰艇设计师白劳易的忽悠,购买了三景舰。
日本购买三景舰,主要是看中它仅有4000吨排水量却可以装备320毫米巨炮。
要知道,当时7000多吨排水量的定远号、镇远号的主炮也不过305毫米。
理论上,三景舰的320毫米主炮性能强于北洋水师的305毫米主炮,也可以击穿铁甲舰的装甲。
很搞笑的是,事实证明这是忽悠。
加奈式320毫米后膛炮,由法国施耐德公司根据加奈式火炮的规范进行制造,内管为英国制造,外管为法国生产。
320毫米后膛炮理论上可以使用450公斤实心穿甲弹或者350公斤开花弹,射程高达8000米。
然而,实战中发现320毫米后膛炮只要一转动,就会导致军舰重心改变。毕竟4000吨的军舰,扛不动高达66吨的重炮,火炮转动立即导致军舰倾斜。只要海上风浪较大,该炮就不能转动。
另外,320毫米后膛炮的设计有问题,被迫补充了一个很低矮的火炮甲板。这导致军舰正常行驶的时候,也会存在严重的上浪问题。
如果这些还不算致命,320毫米后膛炮的射速非常慢。理论上它可以10分钟发射1发,一小时可以发射6发。
只是开战以后,这么大的火炮很容易被敌人炮击,严重影响射速,最终黄海海战中320毫米后膛炮射速为1小时1发。
搞笑的是,在黄海海战数小时内,3艘三景舰一共只发射了13发320毫米炮弹(“松岛”4,“严岛”5,“桥立”4)。日本人自称有2发击中,分别击中了“定远”1发,“镇远”1发。
且不谈日本人是不是吹牛,就算不是,这2发炮弹并没有击穿铁甲舰的装甲。
相比起来,“定远”、“镇远”二舰的305毫米主炮海战中共发射217发(“定远”120,“镇远”97)
可见,320毫米火炮基本就是废物,完全不实用。
第二,好在还有速射炮。
以松岛号为例,军舰还有12门单装120毫米速射炮,安装在前部两侧。
这对于三景舰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三景舰只是装备2门320毫米火炮,基本就是废物了,根本没有实战意义。
而松岛号的副炮还是很厉害的,实战中共发射了410发120毫米炮弹。
以日军中口径速射炮平均命中率10%左右来看,松岛号击中北洋水师的炮弹就有40多发。
而120毫米火炮虽对于铁甲舰无效,但对于北洋水师其他军舰都是致命的。
松岛号前后击沉或者参加击沉了超勇号、扬威号,击伤了平远号、定远号、镇远号。
由于联合舰队主力舰众多,松岛号的表现已经很牛逼了。
它的120毫米副炮,仅仅1发炮弹就击毁了平远号260毫米主炮,导致后者失去大部分攻击力。
大家想想看,仅仅松岛号的40多发炮弹击中北洋水师,能够造成多大的损失。
总体来说,三景舰的速射炮发挥了很大为例。
第三,三景舰的防御力也是平平。
由于只有4000吨,该舰采用穹甲设计,防御力平平。
军舰要害部位(如轮机舱、弹药库)以及火炮防盾采用了淬火硬化钢。装甲甲板厚40毫米,主炮炮座300毫米,司令塔厚100毫米,仅此而已。
虽然北洋水师的攻击力不强,火炮射速低,命中率也有限,但松岛号仍然被击中13发炮弹,其中包括2发305毫米重炮炮弹。
结果,“松岛”左舷多门速射炮被摧毁,火炮甲板引发大火,当场死亡28人,68人重伤(后来22人因伤而死),遭到重创。
资料中这么写:镇远号的第一发305毫米炮弹很可能是实心弹,炮弹从松岛左舷火炮甲板第4号速射炮炮位(左舷舰艏开始第2门炮)上方穿过,然后横扫了整个炮廊,击穿主甲板从右侧打了一个洞飞入海中。第二发305毫米炮弹命中与上一发炮弹接近,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发装填了90磅黑火药的开花弹。这发炮弹直接命中了第4号速射炮的炮盾并发生爆炸,受到命中的120毫米炮整个炮身被炸飞,炮管因为巨大的冲击而扭曲成月牙形。而更为致命的是命中点堆积着大量的弹药,这门被炸飞了的120毫米炮的炮管猛烈地砸中了地上堆放着的炮弹和硫化棉发射药,引起了一连串的爆炸。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松岛的前部主甲板顶高了2、3尺,左舷船壳板则撕开了一大块,支撑甲板的铁柱铁梁有不少受到冲击扯断。主甲板左右侧都造成了破洞,大量海水涌入舰内,舰体侧倾5度。接连的爆炸和随后的大火使得大量的电力、通信、蒸汽管道乃至升降口和梯子毁坏。火灾逐渐蔓延至火炮甲板下方的弹药库,而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一度迫使日军损管人员无法靠近。全舰损失了将近1/3人员,再扣除掉尚需大量人员维持轮机部分的运作,此时松岛已经几近完全丧失战斗力,为了填补炮手空缺,军乐队也需要充当炮手。
松岛号是唯一受重伤的三景舰,事后去后方修理了整整一个多月。
实战中,松岛号不但挡不住305毫米、260毫米重炮,连150毫米火炮也是对付不了:13:20松岛再次中弹,一发150毫米炮弹穿透主甲板击中炮房左侧的第7号机关炮炮位,将火炮摧毁,两人死伤。
由此看来,三景舰的设计还是有问题的,好在北洋水师的军舰太弱,这才能够将他们击败。
其他网友观点三景舰(松岛、严岛、桥立)在日本联合舰队中算是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一级军舰。
首先,三景舰设计上的糟点确实非常多:
一、实际航速与设计航速不符。
三景舰的设计航速为16节,但是在服役过程中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锅炉接连出现渗漏、腐蚀等问题,实际最高航速只有14节左右。14节的航速对于巡洋舰而言,可以说不及格。
二、糟糕的主炮设计。
三景舰在设计时,是以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为假想敌的。为了对付定远级的厚重铁甲堡,三景舰的主炮为一门320毫米超大口径加纳巨炮。(其中松岛号的主炮安装在舰尾甲板)
并且它的倍径高达38!总的来说,三景舰的主炮可谓又粗又长。理论上,它的威力是远远强于定远级305毫米25倍径克虏伯主炮。
但是,三景舰单舰排水量只有四千多吨。四千吨级的军舰搭载320毫米的巨炮,小船扛大炮太过明显。
小船扛大炮给三景舰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主炮转动时会影响舰体的稳定性,造成舰体倾斜。而在恶劣海况下,主炮根本不能转动,否则军舰有翻转沉没的危险!
同时为了避免重心过高,三景舰安装主炮的甲板又设计得十分的低矮,又引起了上浪问题,严重影响其适航行性。
而理论上十分钟一发的射速,在海战中竟然慢到一小时一发!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三景舰的主炮基本等同于废材!
三、防护力弱。
由于三景舰武备过多,占用了舰体大量有效吨载,舰体内部只是纵向平铺了2英寸厚的穹甲甲板,防护力上稍显薄弱。
四、炮房副炮排列太过密集。
如图所示,这是松岛号的炮房内景。可以看出,其副炮排列的间距很短,并且各炮之间没有任何分隔。
这就导致了,一但一门炮被击中,容易引发连环殉爆的灾难性后果。
这一设计问题很快就遭到了报应,海战中镇远号一发炮弹引爆松岛四号炮位的弹药堆,结果松岛整个左舷的120毫米速射炮几乎都被摧毁!
(重创后的松岛舰内部)
三景舰设计上的缺陷确实非常多,原本日本海军是想把秋津洲号作为三景舰的第四号舰,但看到三景舰如此之多的败笔,日本方面就放弃了这一计划,转而另起炉灶,把秋津洲号建成一艘英式穹甲巡洋舰。
而三景舰唯一的优势在于,其舷侧中口径速射火力十分猛烈。严岛和桥立舷侧均布置了11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松岛则为12门。
实际上,三景舰的速射火力是要强于一游的。(一游由于浪速级舷侧的150毫米火炮均不是新式速射炮,因此在火力密度上拖了一游的后退。)
如此猛烈的速射火力,理论上可以轻松击沉北洋除定远级外的任何一艘军舰。
小结:三景舰设计上的糟点非常多,但由于其舷侧中口径速射火力十分猛烈,因此三景舰依旧是北洋舰队的强劲对手!
(全文完)
其他网友观点都不如北洋两艘远字铁甲舰,包括吉野,松岛,北洋舰队整体被超过,就是这两铁甲巨舰,胆气
其他网友观点“三景舰”是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在中日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活跃的旧日本海军舰船,属于防护巡洋舰,后来被先后分类为二等巡洋舰和二等海防舰。其中严岛号一般视作松岛型防护巡洋舰的二号舰,但比松岛号先开工,故松岛型也被称为严岛型。三舰舰名取自被称为日本三景的宫城县宫城郡松岛町的松岛、京都府宫津市的天桥立、广岛县廿日市市的严岛(又称宫岛),故三舰被称为“三景舰”。
“松岛”级巡洋舰排水量4278吨,舰长99米,垂线间长90.68米,舰宽15.39米,平均吃水6.04米,最大吃水6.74米,设计马力5400匹,航速16.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载煤量680吨。
在舰体设计上,该级舰采用了法式风格浓郁的舰壳内倾设计,这种独特的舰体形状可以减少摇摆,减少舰体上部的重量,在高海况时拥有更多的回复力矩,在相同海况下,与普通舰型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航速。但它最大的劣势是会产生横倾。实际上当主炮转向左舷或右舷,舰体都会发生几度的倾斜。
根据利萨海战的经验,三景舰(以“严岛”为例,下同)的舰首水下装有一个锋利的冲角。冲角之上是一具固定式鱼雷发射管。舰首两舷悬挂主锚的后方各开有一个炮窗,里面安设了一门47mm速射炮。由于受到主锚的遮蔽,这两门47mm炮只能向侧方射击。日后建造的“桥立”吸取了这个教训,在此处设计了一个楔形凹陷,改善了47mm炮的射界,这一设计也成为区分“严岛”和“桥立”这对姊妹舰的一大特征。在两舷炮窗的左下方还各有一个长方形开口,里面分别布置着一具旋回式鱼雷发射管。在主甲板上,舰首布置着一门320mm主炮,主炮之后是一座装甲司令塔,装甲的厚度有100mm。
“松岛”舰与另外两舰的舰体布置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炮被匪疑所思地移到了舰尾(关于这种古怪的布置方法下文将有详述),为了保证前向火力,在舰首下方左右各装设了一门120mm速射炮。而其余的速射炮则布置在前部主甲板下的炮房内,左右舷各5门。此外,中部两舷各只布置了2座耳台。
三景舰的防护甲板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穹甲,平坦部由两层20mm厚的哈维钢板组成,倾斜部有30mm厚,保护着轮机舱和锅炉舱等重要部位。在穹甲与侧舷甲板的结合部用椰子皮粉填充。舰体从头至尾分成众多水密隔舱,隔舱之间有填充纤维的隔壁分隔。与甲板相连处用煤层保护。在防护甲板与上层甲板之间的空间有4米高,在这里还细分为大量纵向或横向的防水隔壁。这是典型的法式间接防护系统。与英式的直接防护系统相比,它无法抵御120mm以上口径的炮弹。
武备
白劳易建议为三景舰配备一门威力超过“定远”级305mm克虏伯炮的巨炮。1886年4月27日,海军大臣西乡从道责成兵器会议议长赤松则良挑选一种适合三景舰的主炮,并指令这种大炮需要从外国订购,并且要提供必要的说明书和图纸供学习之用。5月25日,兵器会议决定采用法国加奈特式42倍口径320mm式后膛火炮。这种火炮采用断隔螺纹炮闩,具有700m/s的初速,30度的俯仰角度,自动装填系统(3度到30度)安装在弹药输送管的中央,可以在一发发射后立刻提升下一发炮弹。火炮能发射540公斤的穿甲弹(用170公斤的弱装药)。
舰政局将兵器会议的决定告知了白劳易,让他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三景舰搭载的主炮。1887年8月,白劳易交出了设计图。其基本参数如下:
大炮重量:65.7吨
旋台与扬弹装置重量:176吨
口径:320mm
身管长:38倍口径
全长:12.777米
膛线:90条,深1.6毫米
炮口能量:11250米/吨
俯仰角度:-4~10度
旋回角度:285度
使用的穿甲弹:重量450公斤,全长1120毫米,装药量280公斤(炸药10.17公斤),初速700米/秒
8月17日,海军次官与兵器会议议长赤松则良秘密地紧急审议了白劳易的设计。8月30日的第二次兵器会议上,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是否要将身管从42倍口径缩短为38倍口径,因为身管的缩短意味着炮弹的初速下降,进而减弱了大炮威力。最后,考虑到船体稳性以及火炮发射时瞄准的要求,决定采用38倍口径的身管。此外,议员们还提出大炮在法国时要进行50发的试射,待交付日本后再进行60发的试射。白劳易马上指出,这种大炮在发射120~140发后就会影响身管寿命。况且当时一发320mm炮弹的价格高达800日元,而试验经费尚无着落,且日本目黑火药制造所一天的火药产量刚够一发穿甲弹280公斤的装药量,所以最终决定每门大炮只进行陆上12发(强装药与普通装药各6发)和海上10发(强装药与普通装药各5发)以及最大装药2发总共24发试射。在参谋本部与舰政局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后,又对设计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终结果如下:
口径:320mm
全长:12.778米
炮身重量:66吨
膛长:12.160米(38倍口径)
有效射程:8000米
最大射程:12000米
炮口能量:9690米/吨
炮弹贯穿熟铁力:炮口1110毫米,1000米距离907毫米,2000米距离823毫米,8000米距离334毫米
弹丸重量:钢铁榴弹450公斤,普通榴弹350公斤
装药:强装药220公斤,弱装药160公斤
初速:钢铁榴弹650米/秒,普通榴弹610米/秒
炸药:黑火药
信管:一号肥后触发信管
大炮委托法国沙隆的斯奈德炮厂(Schneider&Co.,Chalon-sur-Saone)按照加奈特火炮的设计进行制造,其中火炮内管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单独在英国定造,炮套、组装则由斯奈德炮厂完成。火炮配套的说明书共有22款,包括材料、构造、操作方法、水压系统、价格等等。
主机与锅炉
三景舰的动力装置是2台卧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驱动两具直径4.4米、螺距5.1米的三叶螺旋桨。2台蒸汽机分别置于前后两个机舱室,总重量277.7吨。三个汽缸直径分别是高压缸390.5mm,中压缸593.7mm,低压缸1439.9mm,活塞行程1000mm,速度216米/分钟,主机转速216转/分钟,指示马力5400匹。每座蒸汽机配备了一个冷凝器,冷凝速度6吨/天,此外两个辅助冷凝器也安装在蒸汽机上。
三景舰配备了6座低压圆筒式锅炉,提供12kg/cm的压力,锅炉是钢制的,每座锅炉有三个FOX式波形炉筒。6座锅炉被置于前后两间锅炉室中,每间横置3座。锅炉的加热面积为1418.7m2,烧结面积为36m(严岛)、36.18 m(松岛)、31 m(桥立),6座锅炉的总重量是214.65吨(“桥立”为226.3吨),总储水量为91.53吨。
总体上说,白劳易设计的三景舰,其典型特点就是“小船扛大炮”,称之为放大版的蚊子船亦不为过,其最大的弱点就是搭载320mm巨炮的平台仅为4000多吨的舰体,造成舰体稳性不足。此外,虽然白劳易刻意加强了重点部位的装甲,但防护巡洋舰舰型的先天不足仍然使三景舰的防御力显得弱不禁风,甚至留下了“赤身裸体的武士”的恶名。不过,由于受到当时种种因素的制约,白劳易的设计才华无法充分发挥,三景舰更可说是他“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产物。
其他网友观点黄海海战总共打了五个小时,三景舰的三门320毫米巨炮总共打出去15发炮弹,平均一个小时才能打出去一发。而命中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零,另一种是命中“镇远”一发炮弹,但是也没有给“镇远”造成多大的伤害。实践证明,三景舰的设计思想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就不实用。如果不是有吉野等这样的新式巡洋舰,只怕失败的一方就是日本海军了。
三景舰是日本海军为了对付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巨舰而量身定做的。由于缺钱,日本无法购置与“定远”相同吨位的战舰,结果就被法国人白劳易给忽悠了,采用了“小船架大炮”的方案,在排水量4000吨的战舰上,安装了一门320毫米口径的巨炮。
三景舰上的巨炮按照原来的设计,是五到十分钟打出一发炮弹,但是实战中,每开一炮,炮架本身都会出毛病,必须立即抢修。等修好了再打,差不多就一个钟头过去了。同时,320毫米炮弹价格昂贵,日本也不舍得平时训练打得太多,结果水兵们缺乏训练,到了战场上就抓瞎了。
好在三景舰上都安装了新式的速射炮,这才不至于到了海战时变成废物。新式速射炮的威力远远地超过了320毫米巨炮,尽管没有能够让“定远”、“镇远”伤筋动骨,可以毕竟也把两舰打伤了,对战斗力还是有影响的。
黄海海战后,日本人再也不敢玩这种投机取巧的把戏了,建造新军舰的时候,宁可勒紧裤带、省吃俭用,也不会再做任何偷工减料的事了。
下图就是“松岛”号战舰。
毫无意义的讨论,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民心都一败涂地。
其他网友观点人家日本人都说了“三景舰是‘手握尖刀之赤身裸体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